一季度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同比增加28个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的捐赠方之一——上海怡灏康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此次主动承担了心•肝宝贝计划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了两位患者的生命之花的重新绽放。
他表示,经过近年来的调整,目前,图书馆正在向支撑学术的方向发展,如何结合人文社科、理工医科的需求,完善图书馆的支撑功能、服务学校发展,以及图书馆建设、新馆规划、新的部门设置等工作,都离不开各院系老师长期的关心,需要各学科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会上,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讲话,图书馆馆长陈思和作《复旦大学图书馆2016年度工作报告》,咨询委员会就图书馆相关事务进行了讨论。图书馆负责人为第六届咨询委员颁发聘书。报告系统地介绍了新馆的使命与定位、新馆的建设理念以及各项功能空间规划。此外,还有学生委员6名,共有40名师生组成复旦大学图书馆第六届咨询委员会。2017年6月13日,复旦大学图书馆咨询委员会会议在文科图书馆208会议室举行
该项研究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NIH基金的资助。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属于C型凝集素超家族成员,可通过胞外区识别和结合特定的糖类分子,在识别病原体、递呈抗原和保持内环境稳定中发挥作用。近日,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郑耿锋课题组在二氧化碳还原(CO2 RR)电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论文以《水蒸气刻蚀氮掺杂碳材料以优化二氧化碳的电催化还原》(Selective Etching of Nitrogen-Doped Carbon by Steam for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为题发表于《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 Energy Mater., 2017, DOI: 10.1002/aenm.201701456)。
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被认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而相对较多的吡咯氮被保留下来,使体系中吡咯氮所占的比例升高,从而显著降低了电化学还原水产氢反应(HER)的法拉第效率,并提高了二氧化碳还原生成一氧化碳(CO)的效率。在-0.5V vs. RHE的电位下,CN-H-CNTs电催化CO2 RR生成CO的法拉第效率达到了最大值88%。(封面制图:尹逸柔)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氮掺杂的碳材料作为一种二氧化碳电催化剂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由于吡啶氮、吡咯氮、石墨氮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不同,即水蒸气更容易吸附在吡啶氮和石墨氮上,却难以吸附在吡咯氮上,所以当高温水蒸气通过氮掺杂的碳纳米管时,邻近吡啶氮和石墨氮的碳原子更容易被刻蚀除去,使吡啶氮和石墨氮脱落。这项工作借助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的简单方法有效调控了氮掺杂碳材料中的氮掺杂类型,并大幅度提高了CO2 RR生成CO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氮掺杂的碳材料作为一种二氧化碳电催化剂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由于吡啶氮、吡咯氮、石墨氮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不同,即水蒸气更容易吸附在吡啶氮和石墨氮上,却难以吸附在吡咯氮上,所以当高温水蒸气通过氮掺杂的碳纳米管时,邻近吡啶氮和石墨氮的碳原子更容易被刻蚀除去,使吡啶氮和石墨氮脱落。在-0.5V vs. RHE的电位下,CN-H-CNTs电催化CO2 RR生成CO的法拉第效率达到了最大值88%。近日,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郑耿锋课题组在二氧化碳还原(CO2 RR)电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论文以《水蒸气刻蚀氮掺杂碳材料以优化二氧化碳的电催化还原》(Selective Etching of Nitrogen-Doped Carbon by Steam for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为题发表于《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 Energy Mater., 2017, DOI: 10.1002/aenm.201701456)。(封面制图:尹逸柔)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这项工作借助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的简单方法有效调控了氮掺杂碳材料中的氮掺杂类型,并大幅度提高了CO2 RR生成CO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二氧化碳(CO2)作为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主要物质被认为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被认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先进材料实验室2014级硕士研究生崔晓琦和潘志勇。
利用水蒸气刻蚀不同种类的氮掺杂碳材料,优化电催化还原CO2的选择性。而相对较多的吡咯氮被保留下来,使体系中吡咯氮所占的比例升高,从而显著降低了电化学还原水产氢反应(HER)的法拉第效率,并提高了二氧化碳还原生成一氧化碳(CO)的效率
在谈论科学研究时,Negishi表示在科研中没有一步到位的理论,一定要通过不断地探索打破陈见,并通过得到的结论来反哺观现实。化学系系主任贺鹤勇教授代表吴征铠化学奖组委会向Negishi教授颁发了复旦大学吴征恺化学奖。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Ei-ichi Negishi简介根岸英一(Ei-ichi Negishi),日本著名化学家,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本场报告是复旦大学近思讲坛的第7讲,由化学系麻生明院士主持。他还强调一定要用于突破自己的极限。Negishi认为获得重大发现需要的条件是首先要有目标和梦想,然后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例如扎实的基础知识,好的想法以及积极行动等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化学,特别是各类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的有机化学反应。
9月7日,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普渡大学Ei-ichi Negishi教授到访复旦大学,以《d区过渡金属魔力在不对称催化碳-碳键形成中的应用》(Magical Power of d-Block Transition Metals as Demonstrated by Catalytic Asymmetric C-C Bond Formation)为题做学术报告。1977年发现著名的根岸偶联(Negishi Coupling)反应。
Negishi向同学们分享了正是因为喜爱走上了化学研究的道路,而化学中最美的地方在于可以通过系统化的方式对纷繁的自然现象进行处理,最终得到具有指导作用的知识。他致力于发现与开发新的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并探究金属催化反应在有机合成、环境与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教授重点提到中世纪地心说艰难出世的历史,鼓励在科研领域不惧权威,用不断发掘的事实推动科学发展。从元素周期表开始解释了过渡金属有如此高的催化活性的原因。
对于同学提出的理论模拟是否会取代实验操作的疑问,Negishi认为未来理论和计算机模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最终还是离不开实验手段的验证与重复。会后,Negishi与化学系三十余名本科学生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不仅解答了同学们对讲座内容的疑问,阐释了若干科学问题,也和同学们谈及了在日本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的经历,Negishi表示,做科研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朝着更高的目标乃至诺贝尔奖的方向去努力,这样才能有最终有所成就。并展示了他发展的方法学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大大提到了合成的效率。Negishi教授分享了他在过渡金属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现为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并于2011年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研究员,于201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35年生于长春,1958年在东京大学获得本科学位,196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他鼓励同学们在未知的科学领域努力登攀,在CO2催化固定等前沿领域和关键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为整个社会的福祉做出贡献。曾获得1998年ACS(美国化学会)有机金属化学奖,2000年Sir Edward Frankland Prize,2007年 Yamada-Koga奖,2010年ACS合成有机化学创意工作奖,2010年日本文化勋章,2010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荣誉奖等,并于2010年因对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做出的贡献而与理查德·赫克教授(Richard Heck)、铃木章教授(Akira Suzuki)共同分享了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曾获得1998年ACS(美国化学会)有机金属化学奖,2000年Sir Edward Frankland Prize,2007年 Yamada-Koga奖,2010年ACS合成有机化学创意工作奖,2010年日本文化勋章,2010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荣誉奖等,并于2010年因对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做出的贡献而与理查德·赫克教授(Richard Heck)、铃木章教授(Akira Suzuki)共同分享了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并展示了他发展的方法学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大大提到了合成的效率。
1935年生于长春,1958年在东京大学获得本科学位,196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教授重点提到中世纪地心说艰难出世的历史,鼓励在科研领域不惧权威,用不断发掘的事实推动科学发展。Negishi认为获得重大发现需要的条件是首先要有目标和梦想,然后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例如扎实的基础知识,好的想法以及积极行动等等。对于同学提出的理论模拟是否会取代实验操作的疑问,Negishi认为未来理论和计算机模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最终还是离不开实验手段的验证与重复。
Ei-ichi Negishi简介根岸英一(Ei-ichi Negishi),日本著名化学家,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本场报告是复旦大学近思讲坛的第7讲,由化学系麻生明院士主持。
他还强调一定要用于突破自己的极限。从元素周期表开始解释了过渡金属有如此高的催化活性的原因。
9月7日,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普渡大学Ei-ichi Negishi教授到访复旦大学,以《d区过渡金属魔力在不对称催化碳-碳键形成中的应用》(Magical Power of d-Block Transition Metals as Demonstrated by Catalytic Asymmetric C-C Bond Formation)为题做学术报告。他鼓励同学们在未知的科学领域努力登攀,在CO2催化固定等前沿领域和关键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为整个社会的福祉做出贡献。